租車仲介比價平台-Rentalcars(租車及保險)
- JORA
- Aug 3, 2017
- 14 min read

介紹
近年來在國外自駕的風氣越來越盛,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雖說租車自駕有更多需要注意的事項,但有了一台車在國外代步,意味腳步可以不再受限。
畢竟有些風景秘境交通大眾工具不容易到達(或者甚至沒有抵達),
對有些人來說,在國外開車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例如載著全部行李,馳乘在美國66號公路的公路之行,筆直的公路、兩旁孤漠的荒野,
把音響的聲音扭到最大,屬於自己的公路歌單一遍又一遍的播放,搭配引擎的嘶吼聲。
我喜歡一個人開車的時光,在短暫的旅行中,暫時逃離現實世界,聽著每一首狂放或是奇幻的音樂,把情緒沉浸在每一首的旋律,悲傷、寂寞、狂野、興奮,各種感受輪流交織。於是,看似寂寥的一人自駕也是一種浪漫。
我也喜歡一群朋友駕車的時間,在車上可以騰出所有興奮的情緒,為了即將抵達的目的,或是路途的點點滴滴,跟著流行歌一起在車上展開假期間的卡拉OK。不管是五月天的尬車、還是邦喬飛的It's my life,用盡丹田一起大叫。滿車笑聲如雷,狂歡的一群人自駕旅行更一種樂趣。
不過在諸多的租車公司,究竟要如何選擇呢?這是我的煩惱,我想一定也是剛開始接觸自駕旅行旅人的煩惱。
直到我偶然發現rentalcars這個方便的租車仲介平台前,我一直都只是固定挑選比較國際性的車行自己比價,例如AVIS、Hertz等。但自己一間一間比價、一間一間自己尋找取車還車點實在太過麻煩,資訊也不夠清楚,保險甚至只能在現場櫃台加買,需要占用寶貴的時間在現場研讀種種惱人的英文條款,就深怕漏了重要的訊息。
而rentalcars這方便的租車仲介平台(仲介車行的平台,本身不是車行),完全解決了我的困擾,我透過它租車三次,對他們有良好的印象,優點如下:
有中文介面、國際性的平台,有中文客服
有中文顯示,可以解決很多旅人面對外文總是需要辛苦查閱字典的困擾,再加上
rentalcars有香港的客服電話,關於訂車、取車甚至是事後保險理賠的問題,若來不及等
上email往返(其實郵件回信也滿快的),也能直接打電話詢問,rentalcars處理速度都幾
次下來都讓我覺得滿快的,而且講中文真的比較安心啊。
一次比價各大租車網
rentalcars最讓我讚賞之處,就是可以一次比價搜尋各大租公司,再也不用一家一家自己 辛苦比對,只要設定好預定取車還車的地點,就能顯示有哪家車行有車、價錢多少。而且因 為rentalcars跟booking皆由同一個集團經營的,所以平台網頁操作跟booking一樣也 能很輕易理解上手。另外,在rentalcars訂車,有時甚至可以拿到比直接在該車行訂車的
價格更優惠!
有該地租車櫃檯的評價可以參考
對於我們不熟悉的租車公司,可以參考平台上真實租客的評價,比較有趣的是,同一家租車
公司可能會因為地區不同而有不同評價。
取車還車的注意事項顯示
通常我最常選取取車地點大多都在火車站或是機場,但取車還車地址往往是給出很大一個範
圍。但rentalcars有時在預定的頁面會有一些小小的提示出現,例如我曾經搜索過日本札 幌火車站取車,頁面就有提示取車櫃檯是位在鄰近火車站某飯店大廳內,覺得這真的是很棒 的提示!取車時就能有明顯的目標可以找過去。
若是選擇在機場取還車,也會有提示是在機場的租車區或是需要接駁車接送,例如在拿坡里 機場選擇取車,租車的櫃台就需要搭乘接駁巴士。這在網站上都有提示出現!
有關租車資訊皆有詳細介紹
在租車時,特別要注意租車資訊,例如燃油條件,是要選擇滿油取車滿油還車?還是取車時
先支付一筆燃料費用,還車時不用加滿油?
車子是有里程限制呢?還是無里程限制?
各家租車公司條款規定又是什麼?
車型可以載幾個人幾件行李?自排車或是手排車?柴油車還是汽油車?
價錢有包含什麼險種?有無附加GPS?有無異地還車費?
異地還車費是已經包含在租車價格內?或是到當地還車時再給付?
若對於該資訊不是很能理解的話,滑鼠移過去,網站都會顯示詳細的解說。
跟車行有糾紛時可以介入處理
這點很重要,租車滿常會跟租車公司因為各種原因而有爭執。但若直接跟車行租車,縱使是
國際型的租車公司,但在國外產生糾紛時,台灣的客服未必幫得上忙。但若因為跟國外車行
有糾紛時,在當地爭執也未必有用,再加上語言問題,有時真的會出現一些無可奈何的狀 況,甚至只能忍氣吞聲,畢竟寶貴的時間無法再繼續浪費,只能等行程結束後回台想盡 辦法跨國聯絡。
以我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租車的經驗為例,因為人數有6人6件大行李,所以我們租了兩台車, 剛好都是同一家租車公司Alamo,而當初是由同一個人預定兩台車,在我們想法中一人訂兩 台車,再增加第二駕駛,一台預定人開,另一台由第二人駕駛很合理啊!而且預訂時也沒因
此禁止!
偏偏取車時就碰上完全沒有預料的狀況,「Alamo拒絕讓我們同一人同一筆訂單取兩台 車」,Alamo認為一個人不能同時開兩台車,所以不能讓我們取兩台車,縱使我們解釋有付 費第二駕駛,Alamo就是拒絕讓我們取走第二台車,但又堅持不退我們該台車租車費用(租 車費已事前預扣全額新台幣八千多)。
當下是真的很生氣錯愕,畢竟預訂時並沒禁止一個人訂兩台車,未能取車也不是我們有狀況 無法取車,但當租車櫃台態度如此強硬時,再繼續跟他們爭執也於事無補。所以我們後來直 接當場在其他租車櫃台問價租車,當晚馬上由預訂人寫信給rentalcars告知此狀況,結果 旅程還沒結束時,rentalcars已經回信表明該筆費用會全額退還,非常乾脆明瞭。讓我們 的遊興不因此大減,也沒浪費我們時間去爭執此事。
同時期,我們另一組友人在義大利本島同樣也是透過rentalcars租車,但因為他們當天取 車前與民宿業者有糾紛,為了處理住宿問題,導致他們比預定取車的時間遲到兩小時,當場 被告知預訂好的車已租給別人,並且同樣不退還租金。友人同樣透過客服解釋了該情況,據 他們說rentalcars很快就回信告知他們已和車行聯絡,確實因為是因為友人遲到,租車費 用真的無法退還,但rentalcars表示可以讓友人在半年內選擇重訂一次不另外收費。
聽到此事時我真得很訝異,畢竟若是跟車行直接訂車,不管什麼原因遲到沒有取到車的話, 通常車行租金是絕對不會退還,而且也不會有第二次重訂的機會,但rentalcars卻如此 有誠意,這叫我怎能不對rentalcars印象好到破表啊?雖說網路上也有人對rentalcars 有負評,但以我前兩次訂車經驗,每次都有狀況,但次次都是由rentalcars幫我擺平。
遇上任何無法溝通的狀況時,我再也不必跟櫃台僵持不下爭得臉紅脖子粗,總算可以冷哼一 聲,高貴冷豔地轉身離開,交由rentalcars處理後續。
可線上操作並付費
rentalcars所有訂單都能在線上更改或取消,且通常在48小時前取消訂單的話,都能全額 退費。包含其他額外付費選項,都能在線上看到透明的價格,在線上選訂即可,例如是否要 有兒童安全座椅?有無第二駕駛?甚至連車險都可以付費加購,價格比在車行的全險便宜很 多。有關保險的部分,會在後續詳細解說。
預定流程
rentalcars預定方法非常簡單明瞭,不費腦力就能完成訂車。
以義大利西里為例,可以設定好時間、地點、取車地點、還車地點,按下搜索。

rentalcars跟全世界眾多車行都有合作,很多都是我所不知道的車行,在網站上都可以一次搜尋完畢。

搜索完畢,秀出符合條件的車輛有哪幾筆

每一台車的資訊和車行的資訊、價錢都清楚顯示

左欄列出租車櫃台的小提示,更細節的租車資訊一併顯示,也能查看詳情了解該選項意思

有關rentalcars的車險,都有詳盡的解說和保障的項目,可以清楚了解後再決定是否加買。

可以加購的項目清楚列出

按下確定這張訂單就成立囉

海外租車保險選項重點
在國外租車,有關保險的部分需要先釐清幾個選項,契約上也需要特別注意,比較常見的有如下:
有關租賃車輛的選項
CDW(Collision Damage Waiver,碰撞損害賠償豁免)
TP(Theft Protection,失竊保障)
LDW(Lost and Damage Waiver,免除失竊及碰撞損害賠償)
→CDW係指租車期間,租賃的車輛本身發生毀損的情況下(從輕微刮傷到嚴重整台撞爛,無論是故意或過失,可歸責於己或他人),車行對租車者要求賠償時,此部分可以部分或是全部轉嫁給保險業者承擔,租車者只要賠償自負額的約定金額為上限。而TP則是指車輛遭竊的情況下被索賠,賠償上限同樣也是視當初購買TP自負額的約定金額而定。因此,CDW和TP重點就在於自負額的金額。
通常租車時,租車契約就會含有CDW和TP,但要注意的是,雖然是附上CDW和TP,但自負額不會是0元,租車者大多在事故發生後,都需要負擔一定金額的自負額(通常也是巨額數字),因此非常強烈建議租車的人務必購買CDW和TP的自負額到0元。因為這部分台灣一般的旅行綜合保險通常不會涵蓋到,除非有另外購買海外車險。對於這項千萬不要鐵齒,也不要省小錢而花上大筆賠償。絕對不要對自己太過於自信,意外就是意料之外!
另外,LDW其實就是CDW加TP,看租車公司是要拆開還是結合在一起而已。
有關駕駛及乘客本身的選項
PEI或PEP(Personal Effects Coverage,個人財物保障)
PAI(Personal Accident Insurance,人身意外保險)
→PEI就是在租車期間,因租賃車輛發生事故導致駕駛或乘客置於租賃車輛上財物毀損的賠償。
這項我認為是比較沒必要額外花錢加保,畢竟出門旅行大多人車上不會放置價值連城的財
物,除非是特別情況,車上有高額並且承擔不起損失的物品時,可能就需要斟酌情況加保。
PAI則是在租車期間,因租賃車輛發生事故致駕駛及乘客受傷、身故等醫療相關費用,駕駛及 乘客都在賠償範圍內。這項我認為如果在旅行前駕駛及乘客已經都有購買旅行醫療及意外險 的話,也不大需要再另外加買PAI,除非出發前真的完全沒有購買相關保障,或是購買的醫療 及意外險保障不夠,才需要購賣PAI。
有關第三人的選項(駕駛及乘客以外的人)
ALI或EP(Additional Liability Insurance或Extended Protection,第三責任險)
→第三責任險指租車期間,租賃車輛因事故導致第三人(駕駛與乘客以外之人)與財物(租賃車輛 及車輛上物品以外的財產)有損傷時,賠償責任將轉嫁給保險公司負擔。
在台灣第三責任險其實已透過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明文強制投保,只要是上路的汽車每台車 本身都必須強制投保責任險。雖然在台灣大多人都已習慣車輛都有第三責任險,但在國外第
三責任險未必是法定投保,要知道台灣在87年1月1日之前對於第三責任險也不是強制投保
,因此在訂立保險契約時需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含第三責任險,沒有的話這項務必也列入加保
項目。
其他
RSA(Roadside Assistance,道路救援服務)
→如果非因車輛本身緣故造成車輛需要救援服務時,有加買此項保險就不用額外負擔服務費
用。這項因人而異自己斟酌是否加買,如果是容易掉鑰匙的人或是開車會習慣性開進水溝或
草叢的話(這樣在國外開車真的好嗎?),那或許必須要加買這項服務。
了解以上幾個重點後,就能針對自己的需求去購買保險。
我的原則是:只要是自己評估無法承擔的部分,缺哪項就買哪項。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緊盯契約是否有涵蓋到CDW和TP(且自負額必須是0),還有ALI,這三大項是我最在乎的部分。至於PAI我自己在旅行前都會購買足額的保障,PEI則是我自己評估覺得沒必要(最貴的物品頂多3C產品),RSA則是因為我自覺發生機率比較低一點,即使發生,該費用也在我可以負擔範圍內。
清楚知悉自身需求後,才能檢視接下來的保險方式。
全方面保障制度VS車行自身的全險
在海外租車保險方便,租車人通常可選擇與車行直接購買保險,或是向第三方保險公司購買保險。
差別在於,若向車行另外加購全險的話,還車時最方便,不需要經過檢查即可還車,車輛如果有損傷,保險公司會直接支付給車行。但缺點就是在取車時勢必要花時間研究一下全英文的保單是否有涵蓋我們所需要的項目,另外就是向車行投保的話,保費通常也會比較貴。
向第三方保險公司購買保險的優點在於,可以事前先研究好保單,不需浪費時間在取車時研讀保單,而且保費通常也比車行便宜很多。缺點就是還車時要等車行工作人員檢查車輛後,確定有無損傷才能離開,若一旦發現車損,車行索賠時,租車者必須先支付費用給車行後,事後再向投保的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喜歡哪種方式也是見仁見智,但我個人除了第一次租車是向AVIS直接購買全險以外後,其餘租車經驗都是向第三方保險公司投保。原因在於當時向AVIS加買自負額為0的SUPERCOVER後,本以為購買後就已經足夠。但後來在背包客棧看到其他背包客討論AVIS似乎【後照鏡、雨刷、玻璃、天線、車窗玻璃、天窗、敞篷車電動車頂、底盤和輪胎都不在保險項目內】,當下內心都捏了一把冷汗,慶幸第一次租車沒事故。這就是沒時間好好細讀保單的後果!於是我開始轉向研究第三方保險公司的選項。
然而向第三方保險公司也有點麻煩,以前還有幾家國外的保險公司(例如worldwideinsure、Icarhireinsorance)是台灣人比較常用也推薦的,保費也是低廉非常多,但這些常見的第三方保險公司已經都拒絕賣保單給台灣方了。因為如此,一度讓我找保險公司找到很頭疼,直到發現了rentalcas.com本身可以加買保險後,才解決這個困擾。
(網路上還有人推薦Rantalcover.com,初步看頁面似乎也是一個滿清楚明瞭的租車保險平台,但我還沒仔細研究過相關費用及理賠方式,所以對這平台不夠了解,有空再來比價跟rentalcars的全方面保障制度哪個更好,但因為rentalcars的理賠經驗讓我太放心了,所以我很難脫離那種安全感...)
Rentalcars的全方面保障制度


從官網上評估,我最在意的部分有包含到,印象中保費也比直接向車行購買便宜很多(記得有跟AVIS比價過,當時西班牙租車七天保費約2千台幣)。於是在保費比較便宜、保障更全面的情況下,我就選擇了直接在訂車時就向Rentalcars購買保險,但其實當時第一次購買時,還真沒想到發生莫名其妙的事故,那就是接下來的故事了。
理賠經驗
我目前向rentalcars三次租車經驗,前兩次都是讓駕駛去預定(因為我當時還不會開車)。
第一次是去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區租車七天,第二次是在義大利西西里島和本島租車,第三次是日本北海道(2017年8月,所以撰寫文章時還沒出發,回來再補),旅行期間都是在2017年,離我第一次在2013年去法國旅遊時直接向AVIS租車已隔四年,期間一直沒有租車需求。
第一次理賠經驗-西班牙
在西班牙租車是第一次透過rentalcars租車,也是第一次購買全方面保障制度。雖然事前仔細看過了條款,確定保障都有包含,但畢竟在發生事故的話,要先自己從荷包掏錢再轉頭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所以我跟旅伴還是很戰戰兢兢,一路謹慎地開車,並沒有任何事故發生。
哪知當我們快樂的開到Sevilla還車時,好整以暇等待AVIS工作人員檢查車況後就預備離開,卻被告知車輛的右照鏡底下有擦傷,因為是在底部的部分,我們完全沒發現有那道擦傷,當下就被索賠267歐,我跟旅伴非常非常震驚!因為在我們駕駛的期間,完全沒有任何情況會造成擦傷,在當下也只能先掏出信用卡賠給AVIS。當天我們兩人心情都大受影響,一來是因為不知道rentalcars理賠情況順不順利,二來是真的很擔心最終不賠給我們。雖說我一直告訴自己267歐還算是可以吸收的風險,但還是被影響到遊興而取消了當天的行程。我跟旅伴兩人一直在思索到底車輛是在什麼情況被擦傷,後來一致覺得最有可能就是車輛停在Granada室內停車場時,被其他停車的人給擦撞。
原因一,旅伴當天開車從停車場出來有發現右照鏡莫名其妙呈現合上的狀態(她當下是有覺得奇怪,因為停車前右照鏡是打開的)。原因二,那座停車場很狹小,停車場本身到處都是有車輛擦撞痕跡,停在右邊車輛如果要開出的話,極有可能在左轉時卡到我們的右照鏡。
總之,就是這一次我們連事故發生及地點都不確定,連兇手也不知悉(想抓住對方吼兩聲的機會都沒有),莫名其妙就賠了267歐的情況下,很難不沮喪啊。當天我記得我就坐在Sevilla車站的麥當勞旁,用skype打給rentalcars的客服,詢問了申請理賠的流程以及需要準備的文件件(以防沒有跟車行要到)。流程相當簡單,只要用預訂編號上官網把車損事故簡單說明,並附上被索賠費用的銀行對帳單申請即可(所以最好是用信用卡賠款)。
原本當時我心想:好吧~也只能這樣了,等回台後再繼續處理,好歹等銀行出帳。
但我也忘了跟客服是講了什麼關鍵字,我只記得告訴對方預定編號及賠償金額,客服最後告訴我會盡快幫我處理(當時根本不知道是要盡快什麼?)
結果,當我們短短沮喪半天整理心情繼續行程,兩天後就在回馬德里的火車上,旅伴訝異地告訴我「rentalcars來信通知理賠已經下來了?!!!!」
完全嚇傻了我們,因為我們根本都還沒上網寫任何資料啊,怎麼rentalcars如此阿莎力直接理賠下來了?!也太爽快了!!這就是我們被驚嚇的第一次理賠經驗。
第二次理賠經驗-西西里
2017年5月底我跟同事們租了兩台車,從西西里Palermo(巴勒摩)Alamo櫃台取車、Catania(卡塔尼亞)還車。大約第二天時,我們誤開了一條小路,結果在回頭時,不小心被根鐵絲刮到車身。
看著那一條車痕,有了西班牙上次的經驗,這次我心中就很淡定了,跟同事們說:沒事兒,不用擔心,接下來還是快樂地繼續自駕之旅。
最後一天到了卡塔尼亞機場還車時,Alamo員工仔細檢查了車身,果然還是被發現了那道刮痕,當場也是索賠了333歐,同事早有心理準備,因此淡定地遞出信用卡、淡定地簽名、淡定地離開,事後回台灣再上網填寫事故單,並附上他的信用卡出帳單後,理賠也非常順利的全額下來。
如果沒有這兩次的理賠經驗,我也不太敢寫了這篇文章。正因為有這兩次理賠經驗,覺得觀感很好才特別紀錄。日後我仍會繼續就每一次的租車經驗補充本篇。
租車小提示
車款顯示參考用
通常租車時會顯示哪台車車款,旁邊還會有顯示「及同類型車款」。
請不要太認真在挑選車款上,顯示賓士不代表一定會取到賓士車款,常常拿到的車款都天差地別。選賓士車款,可能會拿到福斯;選奧迪車款,可能是給你福特。相反的,有時可能選台toyota,反而給你一台雷諾。一切都是運氣成分~
所以只要就價錢和需要的空間、自排車還是手排車做選擇就好。
燃料政策
可以選擇是滿油取車滿油還車,抑或是一開始付一筆錢(等於跟車行買油)。
前者是還車前需要找加油站把油加滿,後者就是開完不用管有沒有油,直接把車丟還給車行。
我大多都是選擇自己加油,因為跟車行買油大多價錢會比市價高(當然如果熟悉當地油價的話,可以自己計算計算)。
里程計算
租車分成無限里程,或是有限制里程。前者就是開車時開到飽,不用擔心最後是跑了幾公里,但租車的價錢會比有里程限制的貴;後者就是一開始給你一個固定的里程,不能累積超過該里程限制,超過的話會加價。我是貪圖方便,也擔心如果有開過頭、開錯路、臨時起意會跟一開始規劃的路線不同,與其擔心里程會不會超過,不如一開始就選吃到飽方案。
手排車或自排車
在歐洲以手排車居多,自排車數量很少,必須要提早預訂,否則臨時預定的話不見得可以有車。但相對地,手排車就很好租,而且手排車租金便宜到驚人,自排車租金就是手排車的好幾倍價錢,因為這點讓我有點後悔當初只有考自排車的駕照。
◎Rentalcars連結如下圖式
◎香港客服電話(可說中文)-800933007
祝大家租車都順利,享受自駕的樂趣。
Comments